郑氏宗祠之怀宁笃庆堂

VR全景

www.dqtang.com


2017-04-02,祠堂内景手机全景照。

图片概要:1、祠堂外景、内景;2、祠堂管委会、外景;3、宗亲聚会活动留影;4、桓公像进祠堂;5、网管会及寻亲。


【1、宗祠建设】
郑氏宗祠笃庆堂,座落在皖西南名山——独秀山峰之南麓走马岗,是郑氏家族支脉,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墩镇。明朝初期,云二公从江西迁徙至此地,卜居走马岗下,越十余代,三百多年,人丁渐多,于清朝康熙年间始修纂家谱。因年代久远,无法连接原江西祖籍,只知我族乃康成公之裔,故尊云二公为迁怀始祖。随着家族人丁日益增多,人才辈出,于清朝乾隆年间合族建了郑氏宗祠笃庆堂,祠名笃庆堂。取致虚极,守静笃;积善人家,必有余庆之意。祠主屋为徽派格局,栋宇峻起,气势恢宏,堂内画栋雕梁,狮虎鳌螭,仙云花鸟,素描美绘,集于一堂。在当时怀宁诸多姓氏中,郑氏笃庆堂堪称首位。宗祠建成后,家族事业的发展更加兴盛,嗣后在续修家乘谱牒中,延续郑氏文化的传承,以敬天,爱地,报国,孝亲,尊师为主导的家规家训,以敬宗,睦族,孝悌为规范的家礼家风。几百年来,郑氏笃庆堂享誉皖西南,在当地称为名门望族。怀宁县志中均有记载。可叹这座历时一百八十多年的家族丰碑在日寇侵华时毁于战火之中。之后由于社会动荡,国事更替,共和国建国后,诸多原因所限,宗祠重建难以实施;六十多年中,重建郑氏宗祠笃庆堂是族人的一大夙愿。

笃庆堂,拍摄于2017年元月2号。

随着国家政策开放,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重建郑氏宗祠条件日臻成熟,本世纪初,间断八十余年家乘谱牒第十届续修,重建笃庆堂成为家族主要议程,此议得到了家族中贤达们的支持与肯定,族众更是积极响应,经各支房推荐,选出了一批家族中有声望的贤俊组成建祠筹委会,负责建造事宜,经筹委会动员和倡议,全族志士仁人,老幼妇孺,纷纷解嚢捐资逾百万元,筹备工作时近一年,在广泛听取族人好的建议后,于二零零八年初冬形成决议,重新选址在我宗发祥地,四世祖墓边征地十亩,并于该年冬至日举行奠基仪式,开工兴建,筹委会人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历时一年,新祠建成,二零零九年合族举行落成祭祀大典。参加人数几千人依次拜祭,场面壮观,是郑氏迁怀六百余年来最大的一次盛会。

笃庆堂中厅内景,拍摄于2009年。

新祠堂由安徽省园林设计院设计图纸,主建筑面积六百五十平米,五开三重,分前,中,后三厅,后厅为始祖云二公及系下历代先祖神灵栖息地,后壁装坡形,安放五百多块牌位,几万名历代先祖考妣名讳刻于其上,按世系派行排列,厅中置祭祀案几,长年摆鲜花供品,厅内幽深宁静,庄严肃穆,厅前用雕花牖封隔,中开一门,供族人进入后厅瞻仰和祭拜,门上置一匾,上书“笃庆堂”,黑底描金,熠熠生辉。中厅为主厅,面积二百多平米,八根主柱,直架横梁,交错有致,梁架之间配有雕龙护衬,厅中悬挂乾隆御赐隆万公匾额“七叶衍祥”,厅内布局古色古香,是族中重要议事和庆典之场所。前厅为上下两层,上层建有八十余平米观礼台,台口对中厅,两边曲廊环绕,为族中观礼和演出之用。台后有大型壁画“独秀人家”,笃庆堂北京荣宝斋书画家郑生福先生于丙申年秋,又在两侧做两幅巨幅耕读图。取名:“耕读传家”、“家山独秀”。下层三间过厅,两边各有厢房,为祠堂办公之所。祠堂大门上有石刻门匾,上刻立体阳文“郑氏宗祠”,大门楹联:杨柳池塘春意,簪缨诗礼人家!南宋理宗皇帝曾御赐金字对联给郑会(礼部侍郎),联语云:“杨柳池塘春意,簪缨诗礼人家。”意思是夸奖郑家是书香门第。门口列石狮,其状威猛,大门前建有停车广场,祠右边大道进口立一巨石牌坊,为祠堂添一胜景,左边建一石亭曰“谢恩亭”,祠堂整体建筑是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气势巍峨雄伟,背倚独秀主峰,门迎皖河流脉,左有群峰为屏,右连国道延伸,是郑氏家族文化之集大成,亦是郑氏家族昌盛的象征。

2016/12/21,冬至祭祖及桓公像登位仪式,宗亲在中厅合影。

【2、派行宗谱】
家谱记载,郑氏笃庆堂始祖云二公有兄弟七人(从云一公到云七公)。其中有叔侄家眷一行十三人移民到怀宁。云二公弟云三公(圣三公)祠堂堂号为敦本堂。经双方家谱对照,可确认前十世的辈份派行是:圣古庆觉普,延运启升平。这是我们继续向上寻根的最重要依据。随着皖西南宗亲交流的加深,目前已知还有敦本堂、贻瑞堂、通德堂都是和我们亲近的分支。
笃庆堂从始祖云二公开始,经历三代单传。云二公到古园公,古园公到庆乙公,庆乙公到觉兴公。至第五代分出普源公和普芳公。家谱上普源公分支又叫西股;普芳公分支又叫东股。从十一世开始的二十个字辈派行是:一邦思有道(西股)、一文大有道(东股);万世永承因。本立生之久;光先启后人。目前,已知在世的辈份区间是本字辈(21世)到启字辈(28世)八代同堂;在世人口近两万人。由于历史原因,保守估计有一万宗亲与祠堂失去联系,未有登记在册。
笃庆堂宗谱共分为40卷,卷1~4为卷首,分别是《家训家规》、《家礼》、《坟山志》、《祠堂志祀田志》;卷5为一世至十世;卷6~22为西股普源公派下各公房,卷23~37为东股普芳公派下各公房;有些卷别还分为上下卷。卷38~40为谱尾,内容是《事实传》、《事实传》、《艺文集》。宗谱总字数达到了235万字之多。除了各卷宗谱内容外,谱头和谱尾汇集大量的家族历史内容、人物传记等,值得大家不断去研究和发现。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

笃庆堂共和国2015乙未谱“茂”字号谱箱(缨河湾郑家老屋)。2016/01/10,网管会上海联峰汇家谱研究。

【3、寻亲归根】
字辈派行是寻亲的重要依据。有外迁宗亲,经过多代口口相传,字辈出现同音而不同字的现象;每个字的读音都相同或接近相同,而字的写法已经完全变了。这依然是重要的寻亲依据。
热心宗亲郑海林(之字辈)几年前在百度的贴吧里发布了寻亲信息,将笃庆堂字辈派行信息发布到网页上。这条信息被南京14卷敬松公房后裔郑君(之字辈)看到。他从小爷爷就要求背诵字辈派行:一邦思有道、万世永承因、本立生之久、光先启后人。这些文字完全吻合!可想而知,其时激动的心情。郑君在祖先离开祖籍地150多年后找回笃庆堂。因为郑君一人的寻亲归根,目前南京周边已有几百人得以明谱系。从此,郑君很快成长为互联网时代家族建设的积极力量!
十一世祖明朝进士继芳公入籍盐山的历史谜题在2015年秋天解开。几百年沧桑巨变,家谱中记录了诸多历史谜团,有待新的考证和发现。寻根问道、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一脉相承、同宗同根;笃庆堂家族上演了一幕幕寻亲的感人故事。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自发加入到寻亲的行列。

笃庆堂微信群群主郑君一大家人过除夕(拍于2015年除夕夜)。

【4、拥抱互联网】

笃庆堂管委会(拍摄于2016年农历腊月二十八)
在有识之士的共同推动下,2016年笃庆堂成立了网络管理委员会,简称:网管会。网管会六位成员年龄跨度整整20年(1967-1987),出生年以4年等差依次排列;戏称笃庆堂等差数列网管会!在互联网时代,网管会是郑氏祠堂建设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家族教育、文化传承传播及宗亲联谊等功能。网管会在2016年初注册笃庆堂家族网站域名(www.dqtang.com),并初步完成网站内容架构的规划及网站设计。还在族谱录网站(www.zupulu.com)录入了笃庆堂世系,以图形化的方式支持族人查阅各支系脉络。
2016年家族手机微信总群人数已经达到上限500人,大家在微信平台进行家族历史的讲解、家谱知识的学习及家族脉络的讨论。微信群分为总群、分卷群、各地方分舵群以及兴趣群,现有共计40个宗亲微信群;微信群以家族中青年为主,辈份覆盖本立生之久光先七个辈份,辐射近1000人。希望各分卷都有热心宗亲带头,负责起本卷的建设和发展任务。

2016/06/10,拍摄于南京四平路2号。


【5、文化传承】
丙申年农历三月十四,网管会组织广大网友线上线下互动;隆重纪念松岡(gāng)先生(道明公)诞辰315周年。松崗先生的事迹通过网页和微信为广大网友所学习和了解。松崗先生所作的家训对联深得大家喜欢。先人无限良谋总因受尽艰辛方成家当,后代有何妙算只要吃些亏苦便立脚跟。众网友接力发表纪念诗词作品,汇集成网页:《松岡先生诞辰315周年纪念诗词联集》。道明公碑文左右侧最底下的一个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被泥土覆盖没有看清楚,直到秋天才被重新发现。正确完整的写法是:遗笺(jiān)光虎观,浩气郁龙湫。
2016年11月11日,笃庆堂郑立团和郑生钦叔侄俩参加了第二届陕西.华县全球郑氏桓公祭典。并请回郑国始祖郑桓公的塑像。郑桓公距今2800多年,祠堂于11月17日(农历十月十八)专门安排迎接桓公像仪式,于12月21冬至日安排桓公像登位仪式。郑以国为姓,始祖桓公像入驻祠堂极大提升笃庆堂文化的高度;同时也为祠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宗亲作诗曰:风雨笃庆堂;丙申新气象。筑路修广场;恭敬桓公像。网管会的迎桓公专题记录文章被上海桓公文化研究基金会全球郑氏网网站收录。

2016年农历十月十八,祠堂安排了隆重的迎接桓公像仪式。
网关会成员及热心宗谱的宗亲,在学习家谱结构的基础上,开始为寻亲宗亲开谱稿提供及时服务;逐步学用先祖的风范,延续家族宗谱事业;且有全新的《事实传》添加到谱尾之中。相信在新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能够传承好笃庆堂文化,并且不断创造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内容。

【6、宗亲活动】

(图片来源:2015乙未年除夕夜开始至2016丙申年元宵节笃庆堂照片接力活动)

继2015年上海陆家嘴举办第一届家族年会之后,2016年南京汤泉成功举办第二届家族年会,本次年会有来自南京江宁、六合、浦口、栖霞、大厂、来安、仪征及工作生活在南京市区,本立生之久光先七个辈份的宗亲参加,祠堂管委会之余与圣保(生字辈)应邀参加,见证南京先祖在离开黄墩祖籍地160年后的盛世聚会。14卷太平门宗亲近50人现场开稿续谱;到场宗亲无不兴奋开怀,无不洋溢开心笑容。
随着大家对家族祠堂文化的认同,越来越多形式的宗亲活动逐步开展,如:腊月年底有以分卷组织的宗亲到祠堂祭拜。2017丁酉新年伊始,黄山、广东、杭州的宗亲分别组织聚会。这些宗亲活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我们深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进步发展,笃庆堂宗亲在空间范围上还会越来越分散;但是一脉相传,同根同宗;我们一定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系统加强宗亲之间的联系。让我们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从学习家谱开始,传承并弘扬家族优秀文化,从老祖宗智慧中汲取精神营养,走在时代之前列!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2015/11/28,第一届上海.陆家嘴家族年会合影

2016/06/17,笃庆堂家族宗亲西安聚会合影

2016/12/31,第二届南京.汤泉家族年会合影

2017/01/26,农历丙申腊月二十八新春团拜会

2017/02/10,笃庆堂宗亲黄山首届新春联谊会

2017/02/12,笃庆堂宗亲广东首届新春联谊会

2017/02/17,笃庆堂宗亲杭州首届新春联谊会

请点击文件名下载Word版本的笃庆堂简介文字版和图文版(文字版24k,图文版3.5M,注意网速!):郑氏宗祠之怀宁笃庆堂-文字版.docx郑氏宗祠之怀宁笃庆堂-图文版.docx